年初给自己订了个计划,一个月读两本书,第一本选的是Drive,作者是Daniel H.Pink。
现在是1月17号,我依然没有读完这本书。部分原因是没有花时间读,部分原因是这是本英文书,读起来比较费劲。
看着半个月即将过去,不仅心里着急,于是读书的时候力求读的快,囫囵吞枣,反而读不进去。
于是想,读不完就读不完吧,这一本读了多少算多少,我还是继续开始读下一本。
这篇文章是读“Drive”的笔记。
管理者经常碰到的一个问题是如何激励员工,最传统的办法是萝卜加大棒。萝卜的例子有升职、加薪、表扬。大棒的例子有开除,降薪,批评。通过正向的激励和反向的激励来刺激员工达成目标。这个方法实施起来简单,而且效果不错,大家在生活中能经常看到。
这本书提出,有时候萝卜加大棒是不合适的,会带来不好的结果,它的总结是:
- 会耗尽耗尽内部驱动力。人们是为了奖励来做事情,而不是真心想做。
- 不能提高效率。奖励超过了一定限度,对提高效率没什么帮助。
- 会阻止创造性。
- 会排挤好的行为。比如付钱给献血的人,反而会导致献血量下降,因为排挤了志愿献血的人。
- 会鼓励作弊,走捷径和不道德的行为。
- 会对获得奖励上瘾。
- 短视,只看到短期激励带来的利益。
那么什么时候萝卜和大棒比较适合呢,作者给出的答案是,那些“需要重复”的工作。如果一份工作是需要根据一份文档,按照步骤进行,无聊,但是要确保不犯错误,并且重复进行,那么这样的工作比较适合萝卜和大棒。这让我想起了工厂里的安全生产奖,对于工厂日复一日的生产活动,激励大家保证安全是非常重要的。
作者定义了两种驱动,一是外部驱动,比如金钱,物质奖励。二是内部驱动,比如自主性,精通,使命感。对于重复的工作,外部驱动更适合。而对于那些需要创造力的工作,内部驱动更适合。
下面分别来讲自主性,精通和使命感。
如果人们感觉自己可以决定要做的事,那么效率会更高。Google会给员工20%时间来做自己认为对公司重要的事情,很多重要的产品是在这20%的时间内获得灵感的,比如说Google News,Gmail。当然Goolge也没有把100%的时间给员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,说明自主性的效果还是有一定局限的。
精通或者说追求卓越是另一个重要的内部激励。在一个领域追求卓越,精通这个领域,能够激励人不断学习。在学校里,尤其是高中学的很多知识,高考完就忘了,部分原因是,你并不是为了学这门课程而是为了通过考试。如果你的兴趣就是化学,相信你高考以后仍然会记得那些化学公式。
使命感。又到年底,公司年会上,创始人一定会再次讲一遍公司的愿景,捎带一些鸡汤。为什么要讲这些?因为使命感是更为长远的目标,我们不能只盯着眼前的利益。什么是使命感?为中华崛起而努力,面对内忧外患,挺身而出,舍我其谁,这就是使命感。站在技术的最前沿,做出改变世界的产品,这也是使命感。
对于需要创造性的工作,我们需要赋予员工自主性,鼓励他们在工作领域追求卓越,并且要有使命感。
下一本书“谈判力”